深度好文 |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泰国、墨西哥?

2018年03月03日  来源:

导   语


境外投资如何选,这是很多“走出去”企业家们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小编精选了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分享的超级干货《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泰国、墨西哥?》,通过对华立近30年来国际化战略及发展现状的再回首,对那些走过的弯路和交过的昂贵学费的总结和思考,对自身多年来海外探索实践的经验与心得,来与大家分享中国制造业“顺利出海”、“安全着陆”的十大要诀。


当下,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热情高涨。在此之际,华立自身也开展了国际化战略再回首的总结和思考,那些走过的弯路和交过的昂贵学费仿佛历历在目,而今我们又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启新的征程。共识、共创、共和、共享是华立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出海”发展,我们也同样期待中国制造业能够“抱团出海、抱团取暖、抱团竞争”,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为此,华立将自身多年来海外探索实践的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展开分享




three

跨国投资经营的
痛点和思考



中国制造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形式是多样的。前些年中国企业做得比较多的是收购发达国家一些经营或财务上出现困难但拥有核心技术、品牌或者销售渠道的同行或者关联行业企业,以达到快速掌握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快速提升综合技术实力或者快速切入高端市场的目的。但不得不承认,海外并购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的外延扩张方式,其实2001年华立就开启了民营企业收购跨国公司拟出售资产的“先河”。当时华立为了进军移动通信产业,一举收购了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在美国硅谷的CDMA手机基带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部门,并在美国成立了“华立通信”,同时还收购了一家在NASDAQ的上市公司,当时美国和国内的许多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此事。所以我们体验过在发达国家收购整合高科技企业的百般滋味。客观上讲在行业情况不好时,去发达国家收购企业并不难,因为在高度市场化国家,当行业情况好的时候“买、买、买”,情况不好的时候“卖、卖、卖”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而且你也可以捡到一些非常便宜的“标的”,然而去海外并购并非仅仅是一个财务问题或者产业整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本来国际化程度就不高,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自己想象那么强,收购后想要整合好,难度非常大,遇到的困难和摩擦可能远超你当初的预判。当然,如果你收购的目的只是为了当一个财务性股东那又另当别论,但另外一个问号又来了,世界上从来都只有买错而没有卖错,只要是很赚钱的生意谁会卖?凭什么人家觉得想卖的资产你买来后仅仅做个股东就会比原来更赚钱?


随着中国制造业这些年在核心技术研发、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上的快速提升,我觉得大部分中国制造业不会去选择高难度、高风险的跨国并购来进行全球化布局(客观的讲,具备这种实力和能力的中国企业也并不多),尤其是在中国有明显优势的产业上也已经没有必要。比较多的中国制造业将会选择在自己最具有优势的行业和产品上,通过“销地产”来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并逐步完成全球化的布局,所以华立从过去“偶然”变成现在的“顺势而为”所打造的境外中国工业园将会成为许多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布局的优先选择,虽然在国内中国企业以擅长“窝里斗”而著名,但到了国外大家更会体会到“抱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根据华立自身过去走出去的经验教训,中国制造业在自己擅长的行业及产品上,也没有必要与当地人合资经营,独资经营是最佳的选择

其理由如下:

1、即使当地合作伙伴是华人、语言沟通上毫无问题,但文化上的差异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沟通成本极大,最终合作伙伴变成仇人的概率也很高;


2、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依赖对方做本地化的公共关系和市场关系,但这样一来势必要永远受制于人了。


3、在自己擅长的主业上进行全球化布局,谋的是全局,而在海外的工厂只是一盘棋中的一枚棋子,所以难免会有许多关联性的交易安排,如果有其他合作股东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利益不对称而导致的矛盾


华立在这方面有许多教训,也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包括最初我们在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所投资建立的合资企业,最终都以关闭清盘或出售股权而告终。




中国制造业
“出海”择址十大攻略



对于中国制造业进行全球产能布局如何选择目的地的问题,那更加有学问了。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一开始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同时许多企业也带着在中国所形成的思维惯性去选择目的地。比如,过分地关注土地价格,越便宜越好,最好是零地价;片面地关注劳动力成本而不是劳动力性价比;一味关注是否有税收优惠而不是综合经商成本;盲目信任当地合作伙伴或者中介人的关系和承诺等等,最后吃尽了苦头。去外国投资建厂,不像去设个销售分支机构、做一单生意那样简单,前期投入很大,资产也很重,不光是不动产投入、机器设备投入,还有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本地协作系统、当地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等“表外资产”,一有变化这些是搬不动的,所以需要站在更高点、看到更远处。华立自从90年代开始的国际化过程以及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总体上可以归纳成以下十个方面的投资及选址要素,与大家分享:



1、所在国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度及其包容性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发生过排华事件,虽然有政治上及国家利益冲突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其中更重要的是民间和文化的认同度、融合度。


2000年初华立为什么将国际化的第一站放在东盟?放在泰国?理由很简单,如果连家门口的传统市场都做不好,怎么去更陌生的远方?但东盟中为什么选泰国呢?当时泰国的人工成本折合人民币已经达到2000元/月,工业土地成本折合人民币是20万元/亩,而杭州的工人工资还只有近1000元/月,杭州的工业用地成本大概是15万/亩,柬埔寨工人工资只有200元/月、工业用地几乎可以免费,越南工人工资也只有300元/月,工业用地成本为5万元/亩。我们的理由是成本差只是暂时的,更重要的是稳定和安全。泰国在历史上与华人关系就很融洽,泰国社会精英中大部分都有华人血统,也可以说掌握了泰国的经济命脉,但泰国本土人从来没有嫉恨过华人,也是东盟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排华事件的国家,相信今后也不会有。


墨西哥,除19世纪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排华事件后,至今没有排华倾向。墨西哥人热情好客,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也使得墨西哥人对外来文化有比较强的包容性,对东亚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而且同属于发展中国家阵营以及同样对美国人高高在上的霸道行径不满,使得墨西哥人与中国人之间还有点惺惺相惜。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墨西哥人从骨子里面还是非常认同、接受中国文化的。


我们在选择第三个点-北非时,也将这一点看得很重,尽量要考虑到过去,包括未来与中国或者华人圈没有重大利益冲突或者交恶的概率,否则“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一般来讲,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易的利益,但常常会成为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国家之间冲突的牺牲品,所以要有自己的选择评判逻辑,而不能简单地“跟风”。



2、所在国自身市场容量及其市场辐射半径



泰国一直是东盟的地理中心,社会稳定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开放度一直是东盟国家的“老大哥”,泰国有近7000万人口,自身就有很大的市场容量,而且泰国人不喜欢存钱,消费能力也很强。泰国制造对于东盟大部分国家来说就像80年代初中国大陆人看“香港造”,所以中国制造业以泰国为基地辐射东盟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墨西哥有1.28亿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比中国差多少,而且地理位置上处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中间位置,辐射加勒比海地区也非常方便,从语言上讲南美洲大部分地区都是讲西班牙语,所以宗教、文化相同度很高。


选择北非,那更是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对欧洲、非洲、中东的辐射半径。



3、所在国与地缘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



泰国一直是奉行温和(也可以说是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这一点就像其国教-佛教的个性,以柔克刚,争取与所有国家都友好,所以与全球许多国家都有互免关税或者关税优惠条约。利用泰国作为产地,再出口其他国家会有许多便利。泰国也是少数几个既能与美国、日本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又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东盟国家,足见其富有弹性的外交手腕。大家可能很少听到泰国与其他国家有什么贸易纠纷的报道,你到泰国去投资设厂,只要达到出具“产地证”的条件,所生产的产品就变成“泰国制造”,国际贸易是讲究商品的产地,而不管企业是哪国资本投资的、什么品牌/技术和管理是来自于哪个国家,就可以享受泰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墨西哥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签订互免关税或者优惠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至今已有45个国家),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让墨西哥得益匪浅。虽然特朗普上台后威胁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但这种“博弈”只是属于邻居间的“小口舌”,不管结果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会达到美国与中国之间同一个数量级的“博弈”强度。我们深信,墨西哥的产地将会为中国制造业巩固北美市场、扩大在墨西哥本土市场以及进军南美洲市场带来无法估量的作用。



4、所在国的工业基础和供应链协同能力



制造业企业不同于做贸易或者简单地做市场、推销产品,而是要在当地形成生产制造体系。初期虽然可以做一些组装(SKD/CKD),但为了缩短供应链距离、降低供应链成本或者满足产地证要求,一般都会将一些物流成本较高的零部件、辅料、元器件、原材料等在当地进行采购、分包。所以投资所在国已有的工业基础和供应链协同能力是选址的至关重要因素,否则供应链成本会很高,甚至还拿不到“产地证”从而影响到你享受本地产待遇或转口去其他国家的优惠。如泰国基本无本地化要求,尤其是出口产品,只有极少部分产品有40%的本地化产率要求;而墨西哥则需要50%-60%的本地化产率才能拿到“产地证”。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地的工业基础及供应链协同能力比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政策等还重要,除非你是产业链非常简单、上游供应链大多为可全球采购的原材料的产品。


在东盟,泰国是相对先工业化的国家,80年代初通过放宽进出口贸易管制措施、大量地吸引发达国家(如日本、欧洲、美国)的制造业投资,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工业门类相对齐全、配套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劳动力素质也相对较高。尤其是汽车、摩托车产业,几乎所有的日本品牌在泰国都建有整车厂,著名的尼康相机和大金空调的主要产地就是泰国。虽然周边国家如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的土地、劳动力价格远比泰国要低,但有可能光供应链成本一项就会抵消了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优势。


墨西哥对于中国人来讲,真正了解的人不多,就像2000年左右我们选择泰国时,大家误以为泰国只是一个去看“人妖”的旅游国家。


事实上,墨西哥的工业基础非常好,其中也得益于大量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墨西哥设有制造工厂。如美国、日本的汽车业几乎所有品牌在墨西哥都有整车厂,让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年产汽车超320万,出口260万,以华富山工业园项目所在地新莱昂州为例,这里有起亚、戴姆勒、卡特彼勒等汽车行业巨头,在其500公里范围内更是有15家汽车整车厂,400多家汽配企业;家电和电子产品品牌也同样,墨西哥是全球第五大家电生产国,新莱昂州的家电产能占到墨西哥的近一半,是世界级的家电制造中心,家电配套产业十分完善,甚至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所以在供应链上可以很快地在当地找到合作者以满足你获得产地证或降低成本的需要。



5、所在国的各项生产要素成本的性价比



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制造业企业,一定会非常注重生产要素成本,包括土地厂房价格、劳动力价格、水电气等能源价格、员工生活成本等。但在选择比较中,一定要注意“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如果你的制造过程工艺技术相对简单,所需工种也相对单一,且劳动力成本、土地厂房分摊成本占据总成本的比重较高(如制衣、制鞋业等),则可以选择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国家,如柬埔寨、缅甸、印尼、孟加拉或者非洲国家,反之就要综合评估考虑。


十多年前,我们选择泰国作为东盟基地时,除新加坡(新加坡当然不适合去做制造业)外,泰国是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最高的地方,甚至还大大高于中国沿海地区。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却是最佳的选择。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至今,泰国永久产权的工业用地也仅仅是30万RMB/亩左右、劳动力成本3000 -4000元RMB/月左右、劳动力素质与中国不相上下,能源价格与十多年前还是差不多。墨西哥除了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薪酬相对比较高以外,普通工人、土地、能源等价格基本与泰国相当,但是墨西哥的劳动力素质和性价比相当高,墨西哥在签署北美自贸区后受到美资20多年的影响和熏陶,为墨西哥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也同样,因为地理位置及过去长期被欧洲国家殖民,导致了现在欧洲企业将其当作了“后花园”,工业基础、领导力素质也非常不错。



6、所在国的物流效率、便利性及其成本



世界上经济发达地区的要素之一,就是物流高效便利且成本低廉。海运是首选、其次是铁路,再就是高等级公路。对于大部分中国制造业而言,在“走出去”选址的时候,必须要将面向供应链以及面向客户的物流是否高效便利、成本低廉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量。泰国本身的地理位置肯定是辐射整个东盟的便捷之地,在泰国我们选择罗勇府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紧挨泰国湾最大的几个深水港,如果今后昆明与曼谷的铁路建设投用后,则中国至泰国的物流又多了一条快速便捷通道。另外,曼谷与缅甸土瓦港的铁路正在建设恢复之中(二战时著名的桂河大桥),一旦投用,就多了一条从太平洋(泰国湾)通过短途铁路运输(约400公里)直至缅甸土瓦港(印度洋)的物流通道,这就使得去欧洲、中东、非洲的物流不一定需要从马六甲海峡绕行,至少可以节约3天的海上时间。


墨西哥蒙特雷虽然不靠海,但华富山工业园门口就是直达美国边境的高速公路(约200公里),还有直达美国腹地以及墨西哥全境的铁路编组站,可以方便地直达墨西哥湾(大西洋、加勒比海)的港口以及墨西哥靠太平洋的各个港口。北非也同样如此,尤其是摩洛哥,在地中海、大西洋都有深水港,无论去欧洲、中东、非洲都可以通过海运直达。



7、所在国的政局、法律、安全及工会状况



不要指望世界上哪个国家政局、政策是永久稳定不变的,但最忌讳的是会发生突变或者长时期动荡,甚至出现“无政府主义”的社会骚乱。有些国家看上去政局非常稳定,执政者也非常有权威,但这种稳定的背后往往会潜伏着未来重大的不确定性。如对当时的缅甸军政府,我们就很不看好。对于不了解泰国的人可能觉得泰国政局不稳,经常发生政变及红衫军、黄衫军对峙等,听起来好像很不安全。其实,泰国是一个政局相对稳定的国家,因为其实行“君主立宪制”,泰王在泰国民众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泰王也是全球“君主立宪制”国家中最具有实际权威的国王,只要他一句话,天大的事都马上平息下来了。所以泰国的党派之争,虽然阶级矛盾和对立也非常严重,但其表现形式更有点像“全民娱乐活动”。前几年红衫军、黄衫军对决,被中国媒体一报道,让中国人听起来有点心惊肉跳,但在泰国身临其境,你基本上感受不到这种“动荡”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有什么大的妨碍,因为是法制治理,所以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最近新泰王顺利继位了,我们觉得未来至少二、三十年中,泰国政局不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保持相对稳定。泰国几乎全民信佛,民族性格也比较温和,泰国男人甚至让我们的感觉还有点“娘娘腔”。在大部分城市里,深夜凌晨女性可以单身一人在路上步行回家,可见其社会治安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不是靠警察管出来的,而是基于国民的信仰、性格以及整体素质。在泰国如果你在餐厅里遗忘了包包、手机等,即使几小时后返回寻找,多半东西还在。另外在泰国开工厂,工会相对说起来不强势,在中国园区你几乎感觉不到工会势力的存在,遇到劳资纠纷,基本上也是由政府专门部门依法进行调解和裁决,这一点很像中国。对于泰国的综合感受,在东盟10国中除了新加坡以外,可能没有一国能与泰国相比了。还有一点可能是中国企业家最关心的税收,我们觉得泰国政府对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了,至今泰国政府对其鼓励产业的外资企业仍然实行所得税“八免五减半”的政策。


墨西哥在美洲是除了加拿大、美国以外政权结构相对最成熟、最稳定的“联邦制”民主国家,法律体系也比较完善。但治安情况比泰国要差一些,因为像美国一样民间可以合法持枪。墨西哥也是一个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国家,尤其是在首都墨西哥城的郊区,会看到许多“贫民窟”。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墨西哥好像到处都是走私、贩毒,黑社会杀人、抢劫,其实这都是受到好莱坞电影场景的影响,真实的墨西哥其实是一个让你会非常喜欢的国度,除了部分地区(如墨西哥西北部与美国南加州接壤的下加州地区)走私贩毒组织比较活跃外,其他地区基本不会让你有明显的不安全感。我们在墨西哥开发建设的华富山北美工业园,就选址在墨西哥东北部与美国德州接壤的新莱昂州首府-蒙特雷市附近。这个州是墨西哥第二大工业地区(第一是墨西哥城),世界5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都在该地区设有工厂,外资企业超过3500家,吸引外来投资常年位于墨西哥第一,尤其是以汽车、IT、电器、机械行业居多,工业及配套很发达。蒙特雷市已经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全墨治安最佳地区,英语普及率全墨第一,城市建设也非常漂亮,你到蒙特雷去,不经意中还以为自己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在新莱昂州虽有各种独立的工会组织,但不强势,与资方的配合也比较好,蒙特雷地区已经连续十七年没有发生过罢工事件。其实当初在美洲选择工业园地址时,我们第一选择是秘鲁,我自己也去实地交流考察,秘鲁政府对中国制造业很热情,提出可以免费提供10平方公里的土地供我们开发。但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秘鲁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会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第二就是秘鲁的工会势力。在秘鲁是可以自由注册成立工会组织的,这就诞生了一个职业,专门以工会的形式帮助工人争取权利并以此牟利。我们最后决定放弃。果不出所料,听说目前已经在秘鲁投资的几家中国国企和民企正饱受着秘鲁工会组织的“折磨”,不断地代表工人向资方提出薪酬福利方面的条件,不满足就组织罢工,让人头疼不已。当然在墨西哥投资建厂,就不要指望享受在泰国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了,墨西哥是联邦制国家,税收政策是立法确定的,联邦税连总统都无权给予优惠,各州也只能在一些州税(通常是一些很小的税种)上给予一些减免优惠,但墨西哥的税收政策完全是“国民待遇”、一视同仁。听说上次墨西哥涅托总统访华与企业家座谈时许多中国企业家都抱怨墨西哥没有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涅托总统问,你们在墨西哥生产销售的产品价格与中国市场比有什么不同?答:比中国市场高大概30%。涅托总统笑答:这就是墨西哥对你们的优惠政策。


我们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准备的第三个中国工业园选址初步定在非洲大陆的最北端-北非,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摩洛哥或突尼斯。原因之一是这两个国家在非洲信奉穆斯林教的国家中相对较“世俗”,比较少地受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之二是因为历史上曾被西班牙、法国国家殖民了很长时间,再加上地理位置上与欧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所以文化上比较接近欧洲。之三是近些年来欧洲有许多企业将制造工厂都搬到了摩洛哥或者突尼斯,所以工业基础相对比较好,配套也比较完善,同时劳动力也比较充沛。之四是从地理位置上在那里建立制造基地可以最短半径同时辐射欧洲、中东、非洲。之五是这两个国家既是阿盟成员,同时又是非盟成员,与欧盟关系也很好,从文化角度讲可以方便地联通三个区域,有利于中国企业据此同时开拓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尤其是摩洛哥,虽说地处非洲大陆但本质上还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一直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风景优美,政局也很稳定,除了在西撒哈拉有些领土纠纷外基本不介入国际争端。再加上本国人口有3500多万,市场容量也算可以。



8、所在国的货币管制政策及汇率的稳定性



投资建厂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连续的供应链及产品交易,所以就不能不评估所在国家的外汇管制政策及汇率的稳定性。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实行外汇自由兑换政策,但同样有许多国家仍然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即出口收汇必须按官方牌价强制与本国货币进行结汇,若要进口则必须申请换汇而且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就像80年代的中国。对于外汇管制国家如果其汇率相对稳定,则一般问题还不算大,只是手续麻烦一点,但如果汇率不稳定且官方牌价与民间兑换价差额巨大的话,那就非常麻烦了,在这方面华立是有许多教训的,搞不好就会将你几年累积的制造利润一把就亏掉了。所以目的地国家最好选择是外汇自由兑换的国家,同时其本国货币对美元或欧元的汇率相对稳定。当时我们选择泰国时也考虑到了其外汇自由兑换,以及除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时泰铢出现了大幅度贬值以外,总体上属于是比较稳定的货币。墨西哥也是外汇自由兑换,而且墨西哥比索在整个美洲除加拿大元、美元外属于是汇率比较稳定的货币了,南美其他国家的货币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9、所在国的本地化金融政策及服务环境



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后,一开始通常主要是靠中国的母公司为其解决资本金及流动资金(通常通过供应链赊账等方式解决),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不能在当地独立融资,对母公司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所以能否在当地获得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也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量。泰国在东盟国家中属于金融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仅次于新加坡。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时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在泰国都已经开设了分行,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围绕泰中罗勇工业园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中行泰国、工银泰国以及泰国本地的汇商银行等均已经与泰中罗勇工业园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为入园区的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针对入园企业,只要在签订土地购买合同并支付首期30%至50%的土地款后,银行就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其余50%至70%土地款以及厂房建设资金的融资服务,且融资周期长,融资成本低于国内。在投产后的流动资金融资及结算服务上,其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还优于国内。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在墨西哥开设了分行,中国银行墨西哥分行也在申报过程中,墨西哥当地银行也对中国制造业集中进入园区发展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从我们初期的接触沟通情况来看,相信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入园企业获得本地化金融服务的条件也将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10、所在国的社会经济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投资是一种中长期的经营行为,必须对目的地国家进行多维度的评估选择,否则机会成本就可能很高。除了上述因素以外,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是否正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也很重要。虽然目前社会文明程度还不尽如意,但正在逐步提升;虽然经济还不算发达,但发展势头良好且健康;虽然还处于发展中,但发达国家企业/跨国企业也将其作为投资目的地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些国家和地区,即使有些商机,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或是正在走下坡路或是已经陷入了“泥潭”或是被自身的宗教矛盾、社会矛盾搞得焦头烂额等情况,都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我们选择的三个点——泰国、墨西哥、摩洛哥均属于是相比较而言之下,在目标地区的国家中社会、经济、外交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的国家。


以上十点,都是华立在自身走出去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思考和经验,有些也是我们交了很多学费买来的教训总结。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刚刚开始的“菜鸟”,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制造业“出海”的
两大温馨提示



一定要学会直接与所在国“主流社会”打交道



中国企业尤其是刚开始走出去的企业,由于对境外环境不熟悉、语言文化上也有些障碍,所以比较喜欢依赖于当地的熟人、华人,这很容易始终局限于当地的华人文化圈,无法融入所在国家的“主流社会”。所以可以找人“引路”但必须自主。



一定要在所在国寻找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



在境外开发工业园平台,一定要在当地寻找一个社会责任感强、口碑好、根基深的合作伙伴,因为无论你怎么融入,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我们还是外国人,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及政界关系并非是外国人所能及的。就像我们在泰国的当地合作伙伴邱威功家族、墨西哥当地的合作伙伴桑托斯家族都是在所在国家名声显赫、社会和政治根基很深的家族企业,对中国文化认同并且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都抱有一种“情怀”而不单单是有钱的商人。在北非,我们也正在寻找、比较类似的当地合作伙伴。


在境外开发中国工业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挑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提升。对于开发模式,我们也正在逐步升级迭代。以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为例,2007-2014年阶段,我们称为1.0版本,就是“买地卖地或者建房租房卖房”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从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升级到2.0版本时代,即土地厂房的开发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中国制造企业在境外搭建一个全方位的生态化服务平台,同时我们的盈利模式也开始从简单的土地差价,逐步转向通过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寻找“双赢”、“共赢”的长期盈利模式,如供应链融资、参与投资、合作扩大市场机会等。现在我们正在泰国尝试3.0版本,即在园区内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帮助他们一起在曼谷申请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政策,抱团建立中国企业东盟总部,进一步促进人员、资金/资本、技术研发、投资等全方位的本地化经营,演变成真正的跨国经营格局。


最后一点就是,由于“曹德旺”事件,有些企业可能对去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投资建厂以缩短供应链距离或者有利于占领当地市场比较感兴趣。以华立自身这么多的经验教训,需要提醒的是,真正具备去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及管理经营能力的中国民营企业为数并不多。其实发达国家的土地厂房成本并不贵,如美国有些州工业用地基本可以免费送给你,当地政府甚至还会给你一些财政资金补贴,能源(水、电、气、油)成本还大大低于中国,税负成本也远低于中国。但最大的挑战是工会势力、法律体系、管理文化。我们估计,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会很难适应。所以民营企业切忌“一口吃成个胖子”的心态,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向国际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行列迈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返回列表

下一条:浙江-墨西哥产业合作交流推介会26日在墨城召开

上一条:浙江省-新莱昂州经贸交流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备忘录在蒙特雷签署

投资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