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投资墨西哥
【园区新闻】新鲜出炉!汪力成主席在浙商年度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2024年01月23日 来源:Holley Global
编者按:1月17日,2023浙商年度主题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由浙商总会主办,全球浙商代表等6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浙商新发展。浙商总会副会长、园区母公司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受邀分享了浙商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全球制造资源配置方向上的新思路、新举措。一起来看老汪的观点。
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
对于浙商制造业企业,最近几年,令人最有挑战和感触的莫过于全球供应链之“变”。如今的世界变化很快,回望过去的短短五年,从全球来看,2018年贸易战、2020-2023年三年新冠疫情、2022年开始至今俄乌战争、2023年又爆发了以哈战争、2023年年底又出现了“红海航道危机”……同时,过去的五年中,全球自然灾害也是频出。发生的这一系列都直接、间接导致了地缘政治加剧、人们更关注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继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
过去那种全球按照“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的大分工时代已经结束,正在重构的逻辑是:缩短供应链半径(尽量避免跨洲物流)、供应链稳定和安全比成本更重要;主机厂贴近目标市场、上游供应链贴近主机厂。预计,未来几年全球中低端产业会形成一种分布式的供应链制造生态:以中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的东亚圈,以泰国、越南、马来、印尼为主的东盟圈,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圈,以墨西哥为主的北美圈,以摩洛哥、突尼斯、埃及为主的北非圈,以部分中东欧国家为主的欧洲圈,以乌兹、哈萨为主的中亚圈。毫无疑问中国仍然会是老大,而且正在向中高端产业转型。
这种变化,有大国博弈的因素,但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还是经济规律使然,也不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企业我们无力去改变,只能顺应趋势,以变应变。所以,对于国际产能合作,浙商如何布局全球制造资源?也就是浙商的全球制造“藤蔓”向哪延伸一定要结合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逻辑。
从纯外贸出口思维转向全球化经营模式
开放的浙江滋养了勇闯世界的浙商群体。一直以来,“浙江制造、全球卖卖卖”的模式大家都很得心应手。自2010年开始,浙商中也逐渐有企业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的探索。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6种原因:(1)寻求更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如服装、鞋帽行业)。(2)为打破贸易壁垒增加市场份额“销地产”。(3)部分过剩产能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在异国建厂,扩大市场空间。(4)参与国际复杂供应链合作的企业随着下游大厂在其他国家建厂不得不也随着在当地就近建厂,否则会失去供应商资格。(5)参与国际复杂供应链合作的企业随着供应链重心外移而跟出去。(6)被下游大采购商逼迫建“备胎”而走出去等。
对于走出去建厂的企业,我们跟踪调查的结果是仍然有60%的价值通过供应链回到了中国。同时,下游大采购商之所以逼迫中国供应商要去国外建“备胎”(China+),一是考虑关税成本,二是怕越演越烈后“断供”。我们研究2018美国加关税后其实许多商品的终端零售价变化并不大,只是减少了下游大采购商的毛利空间。中国企业之所以必须听从,是因为没有谈判筹码(喜欢接大单、最好FOB、不掌握物流、仓储、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本质上就是一种ODM/OEM),而且走出去建厂后,制造成本普遍比国内高20-30%,是否可持续经营也有许多未知数,所以未必一定要走出去建厂。我认为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尽量减少下游的中间环节,用自有品牌直接与目标市场的小B或C交易,同时一定要自己掌控跨洲物流、仓储、清关、本地仓、最后一公里配送等仓储物流环节。掌握主动权后关税其实并不敏感,即使被征高关税,用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可能价格更高。但这又是一篇大文章,跨境电商物流只能解决小商品的服务,每个企业都自己建是不现实的,需要建共享网络和平台,光靠民营企业也不不现实,央企国企都要参与进来(如港口、海运、铁路运输等),背后一定需要国家意志的推动。
对于大量过剩的优势产业(过剩产能不等于是落后产能),在许多国家还是填补空白的。如3C产品、家居产品等,均可以通过SKD/CKD的方式去目标市场建组装厂来有效地扩大市场,目前如中东、中亚、南美洲、非洲等地区。80年代中国开放之初,国外企业也是这样进入中国市场的。
我认为未来在中国的出口清单上,各行各业的上游材料、零组件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中国应该学德国、日本的全球化模式,在中国以外还有一个中国,虽然终端产品直接出口减少了,但上游供应链出口大幅度增加了,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零部件在全球产业链中无处不在,对于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会更强,利润也会更高。所以从更长的周期来看,今天所发生的并不是坏事,从中孕育着“中国人经济”和“全球化企业”的诞生,中国也从“中国制造·全球卖”转变为“中国创造、全球制造”,中国产业链才能真正“提质补缺”、坚不可摧。
国际化跨国经营是践行“地瓜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
虽然中国是第一大出口国,但极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再大也只是外贸出口企业。我们辛辛苦苦将“价廉物美”的产品卖到全世界,造福了全世界的消费者,但并不“讨好”,利润也有限。跨国公司并非是简单地将本国生产的产品卖向全球其他国家,而是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这包括了上游供应链稀缺资源、市场资源、生产要素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等,在各个国家“获取”的同时,你也要“给与”,否则人家也不欢迎你。今天我们是时候需要去理解跨国经营的内涵,逐步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双赢”不是我们赢二次,“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下,我们虽然身处于近几十年来最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经济也遇到了艰难时刻。浙商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我们还是要保持信心,要相信“今天很艰难、明天更美好”。在一个“大变局”的时代,民营企业唯有清晰地判断大趋势,然后顺势而为、有所作为。躺平、发牢骚、怨天怨地都无济于事,只会加速你自己的颓废而被时代所淘汰。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时代的企业,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才能算是成功的企业。相信经历过剧烈的阵痛后,有生命力的民营企业都会找到自己在新时代的定位,披荆斩刺、砥砺前行。我也坚信未来中国各地区经济指标的各种排行表上,一定会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本土跨国企业”数量和规模,而在浙江这片充满“敢为人先”和“四千精神”的创新创业土壤中,在省委省政府践行“地瓜经济”内涵的鼓励下,一定会率先诞生出一批“根植”于浙江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继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