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墨西哥】墨西哥:无须盯着一个方向

2024年12月31日  来源:复旦商业知识

大量中国资本涌入墨西哥,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看中了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本土市场未来庞大的发展机遇;二是借助《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为跳板,让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据观察,大部分在墨西哥投资的中国企业更看重后者。

通过《美墨加三国协议》和单边贸易限制措施,美国正在减少对来自亚洲进口商品的依赖,这样的贸易转移可能成为墨西哥填补美国供应链缺口的历史机会。不过,虽然在墨西哥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是零关税,但仍被要求以满足协议规定的原产地规则为条件,比如,汽车整车或零部件的75%须在北美三国完成制造。

与其说把墨西哥当作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一个跳板,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中美博弈的跷跷板。一旦美国加强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所有在墨西哥投资的中资企业都会受到新的影响。因此,这些企业都要被迫去思考,在墨西哥生产的产品如何去满足不断变化的原产地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如何寻求企业跨国布局后的竞争优势,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难题。

回到竞争优势的逻辑,2023年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9万亿美元,世界排名在过去三年间上升了三位;墨西哥还拥有比较完整且多样化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部门齐全,能源工业比较发达。由于背靠美国,墨西哥的制造业一直是其产业支柱,75%以上的出口收入和约1/4的GDP源自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家电制造、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墨西哥同样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民平均年龄29岁,2023年人口总数达1.28亿,是全球第10人口大国。

这些优势早就被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企业看见了。

江淮汽车在2012年就进入了墨西哥市场,2017年与墨西哥当地经销商巨人汽车达成合作,通过组装生产的模式投放产品。在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又在墨西哥自建生产线,目前已有5条产线投入运营。以离岸组装模式进入市场的江淮规避了20%的整车进口关税,成功贴上“HECHO EN MEXICO”(墨西哥制造)的标签。

无独有偶,坐落于墨西哥新莱昂州蒙特雷市的北美华富山工业园是较早布局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服务平台。其诞生于2015年,由中国的华立集团和墨西哥当地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桑托斯家族三方联合创立,目前已有海信、敏华、银轮、亚特等30多家中国企业入驻。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墨西哥也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墨西哥各州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将外资引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有的连介绍PPT都是中英文的,还自带翻译人员。墨西哥大部分招商引资条件跟中国非常相似,但其中有一条规定将投资金额按一定比例返还,返还的资金专款专用,用于墨西哥员工的培训。这反映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深层次理念:表面上引进的是资本,实际上更看重资本背后可增值的人员能力的提升,希望借此来提升墨西哥本国的人力资源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但营商成本却是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盈利的阻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墨西哥的水电费都比国内高出不少。对于制造业来说,在墨西哥投产普遍面临着原材料成本高的问题。如果使用中国的原材料,需要增加长途运输的运费;而当地原材料价格相对昂贵,主要因为产业链配套还不够完整,更无法媲美中国的规模、产量,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本。

综合各方面信息,制造业在墨西哥的生产成本要比国内普遍高30%-60%。

中资企业在墨西哥还面临着管理流程上的“水土不服”。大量案例表明,美国、德国、日本企业在墨西哥投产适应得更快,这是因为他们的企业管理流程、SOP都是完善的一套标准流程,而大多数中国企业靠的是“人治”,往往缺乏明确细致的规章制度、指令完备的操作手册等。所以,中国企业出海还必须补上科学管理方法和与国际接轨这一课。

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是华为。华为从2001年起就以墨西哥为主要阵地,开始进军拉丁美洲市场,目前在墨西哥已有1000多名员工,墨西哥本地人占85%以上。作为最早出海拉美的中国企业之一,华为与当地的合作和融入都已相当充分。华为在墨西哥的业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并未受到中美博弈的影响。这是因为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有着相当可观的本土市场机遇。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证明:中国企业出海到墨西哥,无须所有人都只盯着美国看。

总体来看,墨西哥的投资环境仍存在诸多挑战。当地华人企业家给出的普遍性结论是:中资企业出海到墨西哥以后,往往前两三年是不能盈利的。想要到墨西哥投资建厂的企业家们,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返回列表

下一条:【墨国财经】领跑全墨,这个州为什么这么强?

上一条:【多彩墨西哥】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在哪里?

投资泰国